中国台湾著名茶文化学者,普洱茶研究重要启蒙者邓时海先生,受邀到弘益大学堂茶学院为高级茶师班和高级评茶员两班授课,微茶师去旁听了邓时海老师的课程,课上邓时海老师提出了自己的八点普洱茶省思,现在将内容分享给大家。
1、“普洱茶界定”的省思
“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”是现代界定普洱茶最主要的内涵。但是自古至今皆有“省外普洱”、“小叶种普洱”、“非晒青”,如何界定省外普洱茶、小叶种普洱茶?
小微说:“普洱茶界定”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,普洱茶国家标准也存在很大的争议,茶类标准和产品标准的争议也会一直存在,但是也是在这种争议中,普洱茶还是成了中国茶区域品牌价值第一。今后在标准制定的考量上,希望能够制定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普洱茶,让市场和学术研究都有统一性,有利于普洱茶的进一步发展。
2、“普洱韵”的省思
普洱韵本是抽象直觉的概念,从“茶香、口感、回韵”的品茶客观标杆,综合整体性之初始展现,是越陈越香之基础茶性。无普洱韵的普洱茶等同“边境普洱”。
小微说:韵味始终是一个抽象的名词,但是确实存在在普洱茶中,普洱茶需要自己的审评标准,从传统的绿茶审评体系中脱离出来,构建自己的审评体系和标准,这样在宣传推广的时候能够有指导意义的理论。
3、“山头主义”的省思
山头主义的兴起,以云南大叶种大树茶菁作标榜,只讲究个别山头特性、茶区特色,忽略了成为好普洱老茶应有之茶性基因及底蕴的普洱韵。特意劈开茶性的退化及好茶板块移走的事实,制造出非传统,没有普洱韵的“新生代普洱茶”!
小微说:山头茶是云南独特的地理气候以及区域环境造成的独特现象,有自身存在的合理性,也有一定的局限性,只见山头不见茶的现象也是广泛存在于市场,但是过分强调稀缺性对整个普洱茶产业做大做强来说不见得是好事。
4、“喝青普洱”的省思
茶商求短利、倡导喝青普洱,容易导致身体伤害。普洱茶是晒青茶,新生喝茶性烈寒易伤胃,茶单宁、茶碱太强且过于利尿,不利于健康。
小微说:过量饮用新茶,或者毛茶对个人的身体来说确实有一定的损害,但是要陈放多长时间可以喝,或者喝的时候对身体的伤害会小一些,这个在整个普洱茶界没有一个公认的时间。但从一个产业的角度来讲,也不能让所有人都存茶卖茶,另外所有的茶都必须存放到一定时间才能流向消费市场的话,这个对茶商来说要承担的成本过高,可操作性也不强。
5、“传统工艺”的省思
过往“精品普洱”制作工艺早已流逝,现在以“茶厂大宗制造的技术”及“扬长避短、显优隐次、高低平均”的“商品普洱”工序转为精品工序,甚至无传统向当然尔之操作,是无法获得好普洱茶品。今天应该以“喝老茶作新茶”找回失落。
小微说: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,相对来讲现在的生产,整体的普洱茶生产环境是在变好的,整个普洱茶生产卫生标准是在进步的,普洱茶是存在越陈越香的,但是也不能为老是尊。
6、“市场生熟茶品的不合理”的省思
健康普洱市场应该“二成生八成熟”的茶品,目前普洱茶市场似乎为“七成生三成熟”,而每年留下的茶品存仓,约为年产量的六、七成,过量茶品的囤积是普洱市场极大隐忧。
小微说:普洱茶的天量库存对普洱茶行业来说确实有一定过的风险,生、熟生产比例不平衡也是存在的现象。至于生茶、熟茶的生产比例来说,应该是市场调节,而不是固守于一个比例。要生产优质的熟茶需要大量的资金和熟茶发酵技术,对目前的普洱茶生产偏作坊化的生产现实来说,还是有一定的困难。
7、茶品包装的省思
现在许多是以纸、布、木、麻绳、塑料、金属,取代了竹箬、竹叶、竹篾、竹篓,严重影响了普洱茶的收藏陈化,及良好陈老普洱茶的质量品味。
小微说:在某品牌的茶叶包装火了以后,整个普洱茶都刮起了小量包装的潮流,小量、真空包装成了普洱茶的趋势,但对普洱茶来说会不会早场全新的过度包装呢?
8、安全健康的省思
北京消协会抽查了59种茶品有19种不合格,普洱茶样品质量较好,所有样品农药残留指标都在国家安全标准规定范围内(央视2015年5月17日)。云南的大小合格茶厂数千家,其中有许多厂商一旦得到合格认证,卫生要求就此松懈了,令人担忧,目前声誉得来不易,应好自珍惜。“氟”是黑茶的隐忧,边销茶已从国际标准200PPM提高为300PPM,仍多种黑茶包括普洱老叶,难达安全标准,而是“视若无睹”的隐忧。
小微说:方舟子事件对普洱茶来说也是一次危机与机遇,普洱茶是好茶大家都是认可的,但是作为饮品,安全的底线一定要严守,重视茶叶的安全性,是茶叶生产的必须。
(编辑:晓林)
来源:弘益茶道美学 北京茶世界